婴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总会遇见一些困难。婴幼儿每面对一个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活动时,总是要克服我们的恐惧感才能完成,而一旦完成,婴幼儿会体验到一种收获感。以走平衡木为例,很多从未走过的婴幼儿刚开始都不敢上去,即使勉强上去了,也是心慌、紧张、摇摇晃晃。婴幼儿为了获得成功,需要克服害怕的心理,勇敢地走过去。心理研究早已表明:这种直接而强烈的成功体验,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激励和勉励用途,会很大地提高孩子的收获感和自信心。
收获感的培养是非智商原因,也可以说是一种情商,是一种敢于克服困难的素质。体育活动为婴幼儿提供了战胜困难,大胆尝试和冒险的机会,可以培养婴幼儿乐于探索,敢于大胆尝试的态度与精神。所以,好胜、胆大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。这正是婴幼儿在体育中可以学到的很特别的东西,而这种特别的东西正是可以适应将来进步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。
爸爸妈妈特别要鼓励孩子积极尝试,大胆探索。在活动中,要准时帮助孩子克服较难解决的困难,使他们获得成功,并通过亲身体验正确认识我们的能力。如此,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,以促进孩子身心潜力的进步。孩子对某一活动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将来,成人要采取增加活动量或困难程度的方法,让孩子不断地革新尝试,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我们的能力和成功。
婴幼儿阶段是个体主动性进步的最好时期。在安排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时,除去爸爸妈妈的示范外,更要重视引导孩子自主地进行探索和考虑。假如孩子只是被动地去做你需要他做的事,即便他掌握了干什么,也不会为何要如此做,更不知道怎么样去学。长此以往,孩子就易培养依靠性,妨碍其自主性和自信心的进步。因此,在体育活动中,大家要把进步孩子的主动性作为重点,使孩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。为了防止单一的机械模仿。应该启发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。如:玩滚圈,刚开始,爸爸妈妈并不做示范,而是让孩子拿着圈自由玩耍,启发孩子动脑筋想一想:滚圈可以如何玩?如何才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来?这样,孩子们便去开动脑筋去想一些新奇的玩法。在此基础上爸爸妈妈再提出:用什么东西代替手,可以使你的圈转起来?当孩子尝试用棍子、钩子等滚圈,历程失败再获得成功,他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,孩子自信心、挑战困难的欲望势必得到增强!
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源于兴趣和好动性。成人在安排孩子活动时,活动目的应使孩子们感觉感兴趣、有魅惑力、困难程度适中。从打造温馨的环境入手,以进一步激起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。要多用一定和鼓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,特别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孩子,要在语言上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,而不绝应否定与指责。这样才能增强其自信心。在解决缺少自信心的孩子时,要采取强调优点而不是强调缺点的互动方法,来渐渐提高孩子的自信。如在引导孩子与同龄伙伴参与竞赛性游戏时,要安排能力相当的孩子进行竞赛,防止让能力弱的和强的比,致使弱者丧失自信,使强者产生骄傲。成人应该在活动中关注输与赢对孩子的影响,教育赢的孩子不要骄傲,更不要为了赢而违反游戏规则,教育输的孩子不气馁,要想方法通过努力取胜,不要自卑。让他们打造起如此的信心你只须不懈地努力,总会获得成功。另外,还要多引导孩子自己同进步后的自己相比,以促进自信心的进步。